尊敬的投资人、行业同仁与合作伙伴:
非常感谢大家一路以来对九州文化的关注与支持,此刻提笔,心中涌动着与四年前相同的赤诚。
四年前,我们怀揣着"让每个人的口袋都装进一个'手机电影院'"的朴素愿望,踏上了微短剧的探索之路。今天,当我们站在全球内容浪潮的潮头回望,愈发清晰地看到那条被时间验证的路径——唯有深耕精品,才能让中国故事真正照亮世界。
回望2021年,全球观众对内容的渴求像干涸的土地。正是在那时,我们萌生了那个大胆的念头——让故事突破时空限制,装进每个人的口袋。从零起步的艰辛历历在目:团队在黑暗中摸索方向,在质疑中搭建制作体系,在一次次试错中打磨流程。没有捷径可走,唯有用一部部作品铺路。看着行业从无人知晓的荒原,逐渐生长出蓬勃的生态,我们深感荣幸能成为其中的耕耘者。
一言概之:内容产业没有速成的神话。当我们逐步建立起国内成熟的制作体系,将目光投向更辽阔的海外市场时,内心反而更加敬畏。
2023年,我们着手布局海外业务,语言隔阂、文化差异、审美鸿沟…这些看似高墙的阻碍,最终都在同一个答案前消解——真正的好故事,拥有击穿所有壁垒的力。
如今,当“微短剧”“微短剧出海”成为行业热词,我们反而更加冷静。风口会转向,流量会退潮,唯有沉淀下来的精品内容,才能在时间的河流中熠熠生辉。因此我们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:不做内容的搬运工,而要做文化的策展人。
我们深知自己肩负着什么。纵观全世界,中国的文化底蕴是极其深厚的,上下五千年历史,沉淀了丰厚的精神瑰宝,不是一些百年历史的国家可以比拟的,我们应该用好中国文化沉淀下来的好故事,让它们被全世界看见。这绝非短期风口的逐利,而是一条我们决心深耕十年、二十年,乃至更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。
这个过程远比想象中艰辛。本土化实则是对文化肌理的深度重构。于是,在创作源头,我们持续挖掘中国网文富矿与传统文化宝藏,组建专业团队筛选具有普世价值的故事内核。在制作体系上,"全球本地化"网络正在铺开——我们在美国、日本、东南亚、英国等市场建立本地制作团队;与全球优秀编剧、导演、制作人携手,共建一个开放共赢的创作体系;在Meta、TikTok、YouTube等搭建全域传播矩阵,并融合Shopee等电商平台探索“内容+消费”闭环,赋予内容更多元的变现路径……
一直以来,我和我的团队都在探索故事价值的更多可能性。YouTube和TikTok上的千万粉丝不仅是观众,更是故事的共创者;与Shopee等平台的创新合作,让文化符号转化为可触摸的生活美学;共创全球IP,赋能全球创作者生态,去孵化真正意义上的"世界故事"。这些探索背后,是对内容本质的坚守——故事的价值不仅在于被观看,更在于被记住、被分享、被融入生活。
如今AIGC、自动化制作等新技术的涌现,为内容创作带来了降本增效的可能,但我们始终相信:技术永远只是工具,真正的核心,是讲出让人共情的好故事,我们也更加坚定:传播方式可以灵活创新,但内容立意必须正道而行。我们看到,全球市场对优质故事的渴望从未消减;我们知道,中国拥有全世界最丰富、最精彩的故事资源。把这些故事讲好,是我们这一代文化从业者的使命。
今天的九州文化,依然保持着创业初期的赤诚初心和探索精神,同时也多了一份成熟与笃定。也许未来几年,我们还会遇到各种挑战,但我想说,我们仍将沉心静气,戒骄戒躁,踏实前行。我们坚信,一定要做难而正确的事。先做正确的事,然后再把事做正确。把中国文化全球化这件事,坚定的做下去,持续投入,不断付出。
希望未来的人们回望今天时会看到,我们不仅成功将中国的IP推向世界,更让这些故事走进了全球用户的心里;不仅做成了一门生意,更肩负起了一份文化使命。在内容的新时代里,用一部部短剧,一段段情节,把一个个真实、有温度、有中国灵魂的故事,呈现给世界。这是我与我的团队在此立下的期望,也是我们愿用十年、二十年乃至更久去践行的承诺。
再次感谢诸位以远见与信任相伴同行,与时代浪潮中的有识之士共赴山海,我们倍感荣幸。
汪家城
九州文化创始人兼董事长
2025年